今年環保領域顯得比以往更加“暗潮涌動”,進入2016年的環保部改變了以往亮相的節奏,先是“兩會”前陳部長主動邀約記者開吹風會,再到記者招待會上匯報履新一年的成績,環保部正逐漸從被動的媒體監督主動走向聚光燈下。不過與2015年相比,今年環保話題的暖場卻沒有去年那么熱鬧,2015年作為環保新時代的“元年”,那一年有“史上最嚴《環保法》的出臺”、“新環保部部長的上任”,還有刷爆朋友圈的《穹頂之下》。
紅頂脫鉤后顯示杠桿作用
對于陳部長而言,環評的紅頂脫鉤,可謂是上任的第一把火,部屬環評機構的脫鉤如一劑猛藥,要將環評作為源頭治理重新回歸本位。截止2015年底,環保部8家環評機構已全部脫鉤,2016年底全國脫鉤要完成,陳部長曾說:割自己的肉阻力大。從目前的進展來看,越是發達地區,脫鉤進度越慢,隨之而來的,則是將產業、總量、空間三條紅線,把規劃環評強勢推到前臺。事實上,項目環評和規劃環評的分工,陳部長用意已十分明顯,發揮源頭環境約束的政策作用,將是未來環保由末端治理走向源頭治理的必然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