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,已經沒有人會懷疑智能家電在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商業前景,但是很多人現在卻糾結和苦惱于:智能家電在市場上無法迅速引爆,甚至沒有找到商業引爆新模式的風口。由此,讓智能家電在中國市場經歷三年多的沉淀、醞釀之后,遲遲未能贏得市場化、商業化引爆,陷入一輪迷途。
最近,與一些家電企業人士在溝通時發現,當前大量家電企業的智能家電,在市場上都陷入一輪尷尬的局面:越來越多的智能家電推向市場,越來越多的家電智能功能和體驗層出不窮,但是對于越來越多的用戶來說,購買熱情卻始終未能激活。
一、市場現實有點尷尬
讓眾多家電廠商最為痛苦和尷尬的事情在于,智能家電真正激活用戶需求的痛點,到底在哪里?不知道;除了賣家電之外,智能家電新的商業化引爆風口在哪里?不清楚。可以說,對于所有家電廠商而言,這兩個問題一天不解決,智能家電的市場困局就難以實現突破。
具體來看,智能家電在當前的中國市場上遭遇"內熱外冷",用戶對于智能產品"叫好不叫座"背后,則是大量家電廠商糾結于智能產品的用戶痛點沒有找到,智能產品的商業新模式引爆風口沒有形成。從而出現"產品賣不動、用戶不認可、市場不熱情、廠家沒后勁"等剃頭挑頭一頭熱的尷尬局面。
對于這一困局,筆者的觀點是,智能化對于現階段的家電產業和市場來說,的確存在痛點難以找到、新的商業模式遲遲沒有引爆的階段性困難。但是,這并不能成為阻礙智能家電快速普及的攔路石。相反,這個時候所有家電廠商應該盡快忽略這兩大阻力和挑戰,花大力氣和大手段推動智能產品的快速進入家庭,謀求快速規模化上量之后,再來尋找新的商業可行性方案。
無論是過去,還是現在,或者是未來。對于中國家電廠商來說,參與市場競爭的最大生命線和競爭力,就是基于規模化的增長空間和動力。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和手段,推動智能家電在家庭的快速普及,快速上量,形成規模化優勢。只有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智能終端和用戶大數據平臺之后,才能快速去尋找所謂的智能產品痛點,去破解新的商業模式風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