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網的崛起,消費者習慣的改變,家居行業正醞釀一場變局,經歷“痛并快樂”著的節奏。對家居企業而言,電商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有人預測,未來電商的第四輪發展浪潮,將集中在傳統行業大宗商品的互聯網交易上。但是,冷靜下來看中國建材家居企業在電商領域的發展,看似清晰的路線圖現實情況卻也非理想中這么順暢;家居行業往互聯網轉型是大勢所趨,摸索如何成功轉型還需企業多作思考。
想在電商市場分一杯羹需放眼大局
根據相關調查發現,目前家具行業中多數企業對于電商是持歡迎態度的,但是由于傳統行業與新型渠道的碰撞還存在諸多問題,多數家具企業是敢想不敢做。這種心理在衣柜行業也存在。那么,隨著電商發展之勢日趨火熱,衣柜企業該如何才能突破心理防線,分羹線上市場呢?
總體來說,家具企業對電商是持歡迎態度的。”業內人士表示,正在做電商的家具企業主要面臨電商經驗不足、沒有專業團隊、資金投入比較大以及物流難等難題。“一般來說,在京東、天貓平臺做家具店鋪都需要幾十萬元的投入,而且是持續投入的,兩三年才能看到利潤,因此很多家具企業存在想做卻不敢做的心理。
走電商之路衣柜企業必須敢想敢做
2014年,發展尚不足十年的家居電商產業整體進入冰凍期,2015年雖有所緩解,但行業人的總結是“忽明忽暗、變幻莫測”。進入2016年,行業人士的普遍看法則是“打破瓶頸,方有可為”。回顧從2009年起歷年天貓“雙十一”的交易量,2009年僅為0.52億元,2010年增長到9.36億元,2011年52億元,2012年191億元,2013年是350.19億元,2014年的交易量為571億元,而2015年的交易量確定在了912億元,同比上年增長了59.72%。
天貓“雙十一”交易額快速發展正好反映了中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,家居企業不能對電商置之不理。盡管是一個新興市場,但是電商的運營道理和線下市場其實有著很多的共通之處。對于不同的企業而言,不同的企業之間其適用于電商市場中的模式也會有不同。